第330章 山神庙(四)(1 / 2)
她转回头,目光不由自主地被神台中央的泥塑吸引。那山神爷的脸塌了半边,露出的稻草被虫蛀得坑坑洼洼,像团枯黄的乱发。可没塌的那只眼睛却异常分明,黑黢黢的眼珠像是用黑曜石嵌上去的,即便蒙着层灰,依旧亮得惊人,正死死盯着她脚边的光斑。苏瑶被看得有些发毛,往旁边挪了挪脚步,那眼珠仿佛也跟着转了转,依旧牢牢锁着她的身影。
“山神爷莫怪,” 她低声念叨着,伸手在药篓里摸索,想找些什么放在神台上当供品。指尖触到个圆滚滚的东西,掏出来一看,是颗早上从自家树上摘的野苹果,表皮还带着层薄薄的白霜。她把苹果轻轻放在神台的角落,那里积着厚厚的灰,苹果放上去,立刻压出个浅窝。
做完这些,她才敢仔细打量四周。庙墙是用黄泥夯的,好多地方已经裂开了缝,露出里面混杂的碎草和石子。墙角堆着些断了腿的木凳,凳面上布满虫蛀的小孔,像被谁用针扎了无数个眼。阳光从屋顶的破洞斜斜射下来,正好落在神台右侧的地面上,那里不知为何异常干净,连灰尘都比别处少些,倒像是常有人坐。
苏瑶走过去,发现那片干净的地面旁边立着块石碑,碑上刻着些模糊的字,被风雨侵蚀得只剩下些残缺的笔画。她蹲下身,用手指拂去碑上的灰,辨认了半天,才看出 “光绪” 两个字,想来这庙有些年头了。石碑后面似乎藏着什么东西,露出半截蓝布角,她伸手一拽,竟拉出个破旧的布包。
布包上打满了补丁,料子是上等的绸缎,只是褪色得厉害,蓝盈盈的变成了灰扑扑的。她解开系着的麻绳,里面掉出几本书,纸页已经泛黄发脆,封面上的字早就看不清了。最底下压着个小铜盒,打开一看,里面竟装着半盒银针,针尾的银珠虽然发乌,针尖却依旧亮得刺眼。
“这是哪位先生留下的?” 苏瑶喃喃自语,指尖碰了碰银针,冰凉的触感顺着指尖窜上来,让她想起村里的老郎中。去年娘生了场大病,就是老郎中用银针扎好的,只是开春时他上山采药,再也没回来。难道…… 她心里咯噔一下,把铜盒盖好,小心翼翼地放回布包,又塞回石碑后面。
这时,屋顶的破洞忽然落下几片瓦砾,砸在神台上发出啪嗒声。苏瑶抬头望去,一只灰鸽正站在破洞边缘,歪着头看她,嘴里还叼着根枯草。见她望过来,灰鸽扑棱棱飞走了,枯草慢悠悠地飘下来,正好落在山神爷塌掉的半边脸上。
她忽然觉得这场景有些滑稽,忍不住笑出了声。笑声在庙里荡开,惊得神台后的老鼠吱溜窜过,撞翻了个空陶罐。陶罐滚落在地,发出哐当的巨响,倒让这死寂的庙多了几分生气。苏瑶走到神台边,把那根枯草从神像脸上拿下来,手指不小心碰到神像的眼珠,竟发现那黑曜石般的眼珠是活动的,轻轻一按就陷了进去。
“咦?” 她心里好奇,又按了一下,这次听得更清楚了,神像肚子里传来细微的转动声。她围着神台转了两圈,发现神像底座有块松动的木板,抠开一看,里面竟是个暗格,放着个用油布裹着的东西。
苏瑶握着砍柴刀的手微微发颤,刀刃在光斑里晃出细碎的冷光。供桌底下的阴影浓得像化不开的墨,那苍老的声音裹着潮气钻出来,带着种濒死的虚弱,倒不像是装出来的。她往神台退了半步,后背抵住冰凉的泥塑山神爷,这才觉得有了些依靠。
“你先出来,” 她尽量让声音稳些,可尾音还是忍不住发飘,“我这儿有水囊。”
供桌底下传来窸窸窣窣的响动,像是有人在挪动受伤的腿。过了好一会儿,一只枯瘦的手从桌布边缘伸出来,指甲缝里嵌着黑泥,指关节肿得像个发面馒头。接着是另一只手,撑在地上慢慢发力,一个佝偻的身影才缓缓从桌底爬出来。
苏瑶倒吸一口凉气。那人穿着件破烂的青布短褂,补丁摞着补丁,下摆被撕开个大口子,露出的小腿上缠着块血污浸透的布条,暗红的血正顺着布条往下滴,在地上洇出小小的血点。他的头发花白蓬乱,像团枯草,脸上布满皱纹和泥垢,只有一双眼睛还透着点光,此刻正半眯着看她,眼神里满是戒备。
“你是……” 苏瑶的声音顿住了。这人的眉眼看着有些眼熟,尤其是眼角那颗痣,像颗没长好的黑豆。她忽然想起去年开春,老郎中背着药篓上山时,眼角也有这么颗痣。
“老汉是山下王家村的,” 那人咳了两声,声音更哑了,“前天进山采药摔了腿,躲在这儿避避雨。” 他说话时,喉结上下滚动,干裂的嘴唇起皮翻卷着,一看就是渴了很久。
苏瑶没再多问,转身从药篓里解下水囊。这水囊是娘用羊皮缝的,带着股淡淡的膻味,里面的山泉水是今早从村口井里打的,还凉丝丝的。她把水囊递过去时,注意到那人手腕上有串黑檀木珠子,其中一颗缺了个角,跟老郎中常捻在手里的那串一模一样。
“多谢姑娘。” 那人接过水囊,手抖得厉害,好不容易才拧开木塞,咕咚咕咚灌了好几口。水流顺着他的嘴角往下淌,浸湿了花白的胡子,他却浑然不觉,直到喝得差不多了,才用袖子胡乱擦了擦嘴,把水囊还给她时,眼里多了些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