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月光流淌(1 / 2)
晨光像融化的蜂蜜,顺着窗棂流淌进来,在青砖地上洇出一片暖黄。墙角的铜火罐被这光芒包裹着,罐身的铜锈在光线下泛出细碎的金斑,仿佛沉淀了百年的光阴。苏瑶指尖抚过罐口,那细腻如瓷的触感让她想起后山溪涧里被水流打磨了千年的鹅卵石,小师妹昨夜定是磨到了后半夜,指腹该磨出薄茧了吧。
她拿起其中一只火罐,罐口内侧的纹路被磨得浅了,却依然能看出砂纸细细摩挲的痕迹。朱砂画的笑脸在晨光里透着温润的红,像极了孩童脸颊上的红晕。\"要轻轻的\" 三个字歪歪扭扭,最后那个 \"的\" 字的点画得格外用力,墨汁晕开一小团,倒像是孩童害羞时抿起的嘴角。苏瑶忽然想起前日傍晚,小师妹抱着这堆火罐哭鼻子的模样。
那时暮色刚漫过门槛,药堂里还飘着艾草的清香。邻村的虎娃被门槛绊倒,膝盖磕出青紫色的瘀伤,小师妹自告奋勇要展示刚学会的拔罐术。孩子皮薄,她手劲又没掌握好,罐口刚贴上皮肤就听见虎娃 \"哇\" 的一声哭出来。揭下来时,一圈红痕像蚯蚓似的爬在膝盖上,小师妹的脸瞬间白了,比虎娃哭得还凶,眼泪啪嗒啪嗒掉在火罐上,溅起细小的水花。
\"师姐我是不是很笨?\" 小姑娘抽噎着把脸埋在苏瑶肩头,\"我明明练了那么多次,为什么还是弄疼他了?\" 苏瑶摸着她的头发,看见她指甲缝里还嵌着没洗干净的药渣 —— 白日里捣药时沾上的。药堂的铜灯在她们身后投下两个依偎的影子,像株并蒂而生的兰草。
此刻阳光爬上药柜,照亮了抽屉上贴着的标签。\"当归黄芪 防风\",那些泛黄的麻纸标签上,有的字迹已经模糊,是师父在世时写的,有的边角还带着新裁的毛边,是小师妹前日刚补上的。苏瑶拉开最底层的抽屉,里面整整齐齐码着十几卷砂纸,粗的细的都有,最细的那卷边缘已经磨得发亮,想来昨夜小师妹就是用它,一点点把铜火罐打磨成了现在的模样。
银针在玛瑙石上滚动的声音,像是春蚕在啃食桑叶,细微却让人安心。这枚玛瑙石是师父年轻时从云南带来的,石面上天然形成的纹路像幅水墨山水,苏瑶总觉得那蜿蜒的线条像人体的经络图。她将银针平放在石面上,指腹按住针尾轻轻滚动,银白的针身在石面上划出细碎的光痕,仿佛有月光在上面流淌。
最细的那根毫针被她单独放在青玉盘里。针身细如发丝,在晨光里几乎要看不见,只有针尾那个极小的 \"瑶\" 字,在光线下透出温润的光。苏瑶想起师父临终前的那个雪夜,药堂里烧着炭盆,空气里飘着苦艾和炭火混合的暖香。师父枯瘦的手握着她的手,将这枚银针放在她掌心,那时候师父的手已经抖得厉害,却依然准确地捏住针尾。
\"瑶儿你看,\" 师父的声音轻得像羽毛,\"这针要像羽毛一样轻,又要像松针一样韧。\" 窗外的雪簌簌地落,落在梅枝上压出细碎的声响。师父握着她的手,让银针穿过窗纸,针尖恰好落在窗台上那盆文竹的叶尖上。\"飞针不是要快,是要准。知道哪里该落,哪里该停,就像知道经络里的气该往哪里走。\"
那时苏瑶才十六岁,总觉得师父的话像禅语。直到三年前在镇上救治难产的妇人,产妇已经气若游丝,稳婆急得满头大汗。苏瑶握着这枚毫针,忽然想起师父说的 \"针要有魂\"。她屏息凝神,针尖落在妇人合谷穴的瞬间,仿佛听见气血在经络里重新流动的声音,像初春解冻的溪流。孩子出生时啼哭响亮,产妇苍白的脸上泛起红晕,那一刻她望着指间的银针,忽然懂了师父的话。
药堂的门 \"吱呀\" 一声被推开,带着晨露的寒气。小师妹抱着药篓走进来,发梢还沾着草叶上的水珠。\"师姐早!\" 她脆生生地喊着,看见桌上的火罐,脸颊顿时飞红,\"师姐你看到啦?我昨夜磨到寅时呢,是不是比之前光滑多了?\"
苏瑶拿起火罐晃了晃,罐口的铜声清越如铃。\"磨得很好,\" 她看着小姑娘眼里的星光,\"但更重要的是你画的笑脸。虎娃今天该来换药了,要不要亲手给他拔罐?\" 小师妹的眼睛亮起来,又立刻黯淡下去:\"可是我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