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9章 青囊残卷

第259章 青囊残卷(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最令人心惊的是末页的空白处,有人用匕首刻下几行深痕:\"建安十三年,狱吏焚青囊,吾藏残页于陶瓮,望后世医者...\" 刻痕到此戛然而止,仿佛执刀人突然遭遇变故。崔婉的指尖轻轻拂过刻痕,东珠耳坠在书页上投下颤动的光影:\"原来这就是传说中未被焚毁的青囊残卷!\"

就在此时,木函底部忽然滑出一张素笺。展开来看,竟是苏瑶年轻时的习字 —— 上面反复写着 \"医者父母心\" 五字,最后一笔的捺画总是力透纸背,将宣纸戳出细小的孔洞。\"这是我拜师时,师父让我写满百遍的句子。\" 苏瑶的声音忽然有些哽咽,\"今日传给你,不只是医书,更是这五个字的分量。\"

宾客们不知何时已围拢过来,山野郎中们粗糙的手指在木函外犹豫着不敢触碰,绸缎庄孙掌柜的瞎眼老父则将耳朵凑近书页,仿佛想听见千年前医者的低语。张思贞将《青囊经》紧紧抱在怀中,感受着典籍里散发出的混合气息 —— 有药材的清苦,有墨汁的沉厚,更有一代代医者用生命焐热的温度。

当崔婉将玉衡针轻轻别在医书封皮上时,三件信物在阳光下交相辉映:鹿角药匙的经络图、玉衡针的寒光、青囊经的古旧纸页,共同构成了一幅跨越千年的传承图景。张思贞忽然抬头望向医圣画像,发现画像中张仲景的目光恰好落在《青囊经》的朱砂图上,仿佛那道目光也穿越时空,见证着这杏林薪火的又一次传递。

厅外的杏树不知何时落了一地花瓣,有几片飘进厅堂,恰好覆在《青囊经》的书页上。张思贞看着苏瑶鬓边新添的几缕白发,忽然明白这本医典的真正秘密:所谓失传的秘方,从来不在纸页间,而在师父递出典籍时,那双带着药茧的手掌里;在学徒接过医书时,那声穿透茶烟的郑重承诺中 —— 正如此刻,他怀中的《青囊经》仍在微微发烫,那是古往今来所有医者心跳的共鸣。

拜师仪式结束后,医馆内摆起了宴席。宾客们围坐在一起,举杯共庆。席间,苏瑶起身致辞,感谢各位宾客的到来,并再次强调医道传承的重要性。她的话语中充满了对张思贞的期望与信任,也让在场的宾客们感受到医者仁心的力量。

宴席结束后,宾客们陆续告辞。张思贞站在医馆门口,一一送别宾客。崔婉临走前,轻声对他说道:“张公子,今日一别,不知何时再见。希望你能记住自己的初心,成为一名济世救人的良医。”

张思贞郑重地点头:“崔小姐放心,弟子定当谨记您的教诲。”

送走最后一位宾客后,张思贞回到医馆内,见苏瑶正站在供桌前,凝视着医圣张仲景的画像。他走上前,轻声说道:“师父,今日多谢您的栽培。”

苏瑶转过身,目光温和地注视着他:“思贞,今日只是你医者之路的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你要时刻谨记医者仁心,不忘初心。”

张思贞深深鞠躬:“弟子谨记师父教诲,定当不负所托。”

夜幕降临,医馆内恢复了宁静。张思贞站在后院,仰望星空,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与憧憬。

巳时的日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地金黄,给古朴的大厅披上了一层神圣的光辉。苏瑶,这位在中医界声名远扬的医者,身着一袭庄重的深紫色长袍,缓缓步入大厅。长袍上绣着精致的金色丝线,随着她的步伐轻轻摆动,仿若流动的星河。她的面容端庄秀丽,岁月在她脸上留下的痕迹,非但没有减损她的风华,反而增添了几分沉稳与睿智。此刻,她的眼神中透着欣慰与期待,仿佛在展望徒弟张思贞的未来,以及中医传承的光明前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