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8章 思贞拜师

第258章 思贞拜师(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厅内渐渐热闹起来,药香、墨香与宾客身上的熏香交织成网。张思贞看见绸缎庄的孙掌柜扶着瞎眼的老父前来,那老人曾被他用针灸缓解过眼疾;还有米铺的张嫂子抱着襁褓中的孩儿,小家伙曾在他调理下摆脱了百日咳。这些面孔在记忆中与药柜上的标签重叠 —— 治咳嗽的川贝、明目用的决明子、安神的远志...... 原来他读过的医书,早已化作眼前这些鲜活的生命。

当崔婉话音刚落,厅内忽有微风穿堂而过,檐角铜铃与香炉中凝结的灰莲同时轻颤。苏瑶已步上供桌前的青毡垫,月白裙摆扫过地面时,惊起几缕悬浮的檀香烟雾。她素手拈起三炷贡香,在烛火上引燃的刹那,火苗骤然腾起三寸高,映得医圣画像的衣袂仿佛在风中飘动。

\"医圣张仲景,\" 她垂眸低诵,声音被香火烘得温热,\"弟子苏瑶今日收徒张思贞,望先贤庇佑,医道永续。\" 三炷香插入香炉的瞬间,那三朵灰莲竟如活物般舒展,香灰簌簌落在张思贞鞋面上,恰似春日里初降的杏花。他忽然想起昨夜抄录《大医精诚》时,有句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 被墨汁晕染了边角,此刻那些模糊的字迹竟在脑海中渐渐清晰。

\"思贞,\" 苏瑶转身时,玉簪上的玉兰苞正滴下一滴凝露,\"伸出手来。\" 当鹿角药匙再次落入掌心,他才发现匙柄处刻着细密的纹路 —— 竟是一幅完整的人体经络图,常年被人摩挲得温润如玉。苏瑶的指尖按在他腕脉上,力道轻得像片落叶:\"你可知为何拜师要用鹿角药匙?\"

不等他回答,供桌旁的王老先生已抚须笑道:\"鹿角生而能复,恰似医道生生不息。\" 崔婉忽然上前半步,将那方玉衡针的锦匣轻轻搁在药匙旁:\"张公子可记得,上月为李屠户治金疮时,你用的正是 ' 浮刺法 '?\" 她的指尖点在刻着 \"风\" 字的银针上,\"这针法与玉衡针的形制,倒是同源。\"

阳光此刻恰好爬过供桌,将医圣画像的目光与苏瑶的视线叠在一起。张思贞忽然跪下时,膝盖撞上青石板的声响在寂静的厅内格外清晰。他叩首三次,额头触地的刹那,闻到青砖缝隙里渗出的药草气息 —— 那是多年来无数药材煎煮后渗入地底的味道,混合着晨露与檀香,竟凝成一股清苦而温暖的气息。

\"弟子张思贞,\" 他听见自己的声音在空旷的厅内回荡,\"愿拜苏瑶先生为师,学岐黄之术,承济世之责。若违此誓,愿受......\"

\"不必立誓。\" 苏瑶忽然打断他,伸手将他扶起时,指腹擦过他额角的汗珠,\"医者最重 ' 信' 字,这信不是对天而发,是对每一味药、每一根针、每一个病患的承诺。\" 她转身取过供桌上的《伤寒杂病论》,翻开至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 篇,泛黄的纸页间忽然飘出一片干枯的杏叶 —— 那是三年前张思贞初次来医馆时,夹在书里的书签。

\"拿着。\" 苏瑶将书与药匙一并放入他怀中,玉簪上的东珠恰好碰在他喉结处,\"从今日起,你不再是抄方的学徒。\" 厅内忽然响起窸窣的翻动声,所有宾客都从袖中、怀中取出物件 —— 有人呈上泛黄的验方,有人递出磨得光滑的药碾,崔婉则将玉衡针轻轻插入他的医袍衣襟。

远山的钟声尚未完全消散,张思贞已跪在青毡垫上。他掌心的拜师茶蒸腾着白雾,青瓷杯壁凝着细密的水珠,恰如他此刻微颤的指尖。这茶是用医馆后园的老茶树新芽所制,昨夜他守着炭炉炒制时,特意在茶叶中拌入了三枚晒干的合欢花 —— 那是苏瑶为失眠患者常开的药材,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甜香。

\"师父在上。\" 他的声音穿过袅袅茶烟,惊起供桌下铜鹤香炉里的最后几缕青烟。当双手将茶杯举过头顶时,袖边的云纹刺绣恰好与供桌上医圣画像的衣袂纹路在光影中重叠。他看见苏瑶素白的指尖触上杯沿,指甲修剪得圆润干净,指腹却带着常年碾磨药材留下的薄茧 —— 这双手曾为濒死的产妇按揉足三里,也曾在大雪夜为冻僵的乞丐焐热汤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