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6章 亢龙有悔

第256章 亢龙有悔(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还记得三年前你中蛇毒时吗?\" 她忽然开口,声音盖过孩子的啼哭,\"那时你也是这样攥着我的衣角,指甲缝里嵌着泥垢。\" 张思贞一愣,手中的动作却未停 —— 当年苏瑶正是用同样的手法,将他从鬼门关拉回。此刻,孩子突然吐出黑紫色涎水,其中混着未消化的曼陀罗籽,啼哭渐渐转为有力的抽噎。

暮色漫过药庐时,张思贞在医案本上记下:\"石水症,富商赵某,针药结合,泻水利湿,三日后需减厚朴,加白术健脾。\" 旁边另附一页:\"幼儿误食曼陀罗,幸得及时,以甘草解百毒,银针通心窍,后需嘱家长辨明药草。\" 墨迹未干,又有患者被抬来,这次是位赶考的书生,咳血不止,怀中抱着的《论语》沾着血渍。

\"先生可是张神医?\" 书生咳出的血里夹着痰块,眼神却透着求知的渴望,\"学生若能康复,定当宣扬先生医德...\" 张思贞按住他欲起身的手,触到他掌心的茧子 —— 那是常年握笔所致。\"先治病。\" 他轻声道,取出 \"百合固金汤\" 的药包,里面的野百合正是苏瑶二十年前采的那株所结的种子,\"你的病,需先养肺阴,再补气血。\"

更深露重时,药庐终于安静下来。张思贞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看见苏瑶正坐在檐下,手中捧着《青囊经》。月光为她镀上银边,书页翻动的声音里,他听见了二十年前自己初来药庐时的风声。\"今日那书生,\" 苏瑶头也不抬,\"你为何不用更贵重的燕窝?他要进京赶考,\"张思贞望着星空,\" 银子该花在刀刃上。野百合润肺不比燕窝差,况且...\"他摸出医案本里的干橘皮,\" 前年冬日您教我的 ' 橘皮竹茹汤 ',用来和胃止呕,分文不取。\"

苏瑶终于抬头,眼中映着银河的碎光。她将经卷递给张思贞,扉页不知何时多了行新批:\"医名如浮云,医德似青山。云散山仍在,方为大医风。\" 张思贞指尖抚过字迹,忽然想起白日里富商仆从偷偷塞来的金锭 —— 被他悄悄换成了贫苦患者的药费。此刻,那些金锭或许正化作某碗救命的汤药,在某个寒门茅屋里,温暖着一个濒临绝望的家庭。

卯时的阳光透过医馆雕花窗棂,在张思贞素净的青衫上织出菱形光斑。他刚将昨夜新制的 \"活络止痛膏\" 贴上墙架,便见门扉吱呀作响,一位老妇扶着身形佝偻的老者蹒跚而入。老者苍白如纸的面容上,两颧却泛着异常的潮红,正是《青囊经》中 \"真寒假热\" 的征兆。

\"慢些,小心门槛。\" 张思贞快步上前,袖中银针因走动轻响,他伸手搀住老者时,特意用掌心托住对方手肘 —— 这是苏瑶教的 \"扶持法\",既能稳定患者,又不触及其痛处。老者腰间悬着的陈年药囊散发出混杂的药味,张思贞嗅到其中有附子的燥烈气息,心中便有了计较。

\"老人家可是常感腰膝冷痛?\" 他铺开诊脉枕,留意到老者袖口露出的皮肤上有片状瘀斑,\"夜间是否盗汗?晨起口苦?\" 老妇连连点头,头上的银发随动作簌簌颤动:\"先生神了!他总说骨头里冒凉气,可夜里又热得踢被子,吃了好几副温阳药都没用...\"

张思贞的指尖搭上老者腕脉,指下脉象浮大无根,重按则空,正如经中所述 \"虚阳外越\" 之象。他解开老者衣襟,露出心口淡青色胎记 —— 与当年李公子的位置分毫不差,只是颜色更深,边缘呈锯齿状。\"这是 ' 肾厥 ' 之症,\" 他取出温针,针尖在酒精灯上烧至微红,\"前医误用热药,反助虚火上炎。\"

老妇闻言惊得捂住嘴:\"那... 那可如何是好?\" 张思贞一边用酒精擦拭穴位,一边解释:\"需用 ' 引火归元 ' 之法,先刺 ' 涌泉穴 ' 引虚火下行,再灸 ' 关元穴 ' 固肾培元。\" 他转头吩咐学徒:\"取三年陈艾绒,加少许麝香 —— 不,改用冰片,老人家气虚不耐燥。\"

温针入穴时,老者忽然轻颤,浑浊的眼睛里泛起泪光:\"先生的手... 像我年轻时见过的一位神医。\" 张思贞一愣,手中动作却未停,只听老者喃喃道:\"三十年前闹瘟疫,有位女医背着药篓挨家挨户施针,她的袖口也有竹叶纹,跟先生的一模一样...\"

苏瑶的身影突然在张思贞眼前闪过。他想起昨夜师父在灯下整理药草,银发垂落间露出后颈的疤痕 —— 那是二十年前为救产妇,冒雨爬山采药时摔的。此刻,他手腕翻转,施展出 \"烧山火\" 针法,银针尾部竟腾起淡淡白雾,正是苏瑶独门的 \"气针\" 手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