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252章 蛊虫本体

第252章 蛊虫本体(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石壁上的霉斑忽然裂开一道缝隙,露出夹层里的羊皮卷。苏瑶展开时,褪色的朱砂字跃然眼前:“迷香之法,始于大食国,传入中原者十不存一,唯留曼陀罗花可破……” 字迹到此为止,末尾有团焦黑痕迹,像是被火灼烧的指印。张思贞的目光落在 “破” 字上,忽然想起前医误用的附子理中汤 —— 热药虽加重病情,却无意中压制了蛊虫的活性,反而为救治争取了时间。

“原来如此。” 苏瑶轻轻叩击石壁,“前医并非全然无术,只是中了‘以毒覆毒’的圈套。” 她转身时,火把照亮她鬓角的银丝,那是二十年前为救瘟疫患者,连续七日未眠留下的痕迹。张思贞忽然明白,为何她总说 “医案如棋局,一子错非真错,需看全盘”。

密室角落的蛛网突然颤动,一只黑蜘蛛拖着曼陀罗花纹的茧囊缓缓垂下。张思贞挥剑斩断蛛丝,茧囊破裂处,掉出半枚玉佩 —— 正是小厮腰间那枚五毒佩的残片。苏瑶捡起碎片,对着火光细看,只见玉佩夹层里藏着极小的蜡纸,上面用波斯文写着:“五月十五,西市交易”。

更夫敲过丑时的梆子,密室里的火把即将燃尽。张思贞将蜀锦残片夹入《青囊经》“辟秽篇”,旁边注上:“曼陀罗花,味辛有毒,可迷心窍,亦能通经络,用之在医,亦在人。” 墨迹落在经卷泛黄的纸页上,与千年前先辈的批注相互叠印,宛如一条穿越时空的医者之链。

寅时的烛火在银盘里碎成金鳞,苏瑶手中的银簪挑着摄魂锦逼近火盆,暗红色油状物遇热腾起青雾,竟在墙上投出狰狞的曼陀罗花影。张思贞屏住呼吸,嗅到烟雾中混着铁锈味 —— 那是掺了人血的毒香,与《青囊经》中 \"摄魂香需以生魂养之\" 的记载分毫不差。

\"看好了,这是鬼门十三针的 ' 开天针 '。\" 苏瑶的袖口扫过李公子心口的淡紫色胎记,竹叶纹在皮肤上投下蛛网般的阴影。张思贞注意到胎记边缘有细小的绒毛,正如经中所言 \"鬼门穴隐于胎记之下,触之若冰\"。当她捏起三寸三分的大针时,烛火突然暴涨,银针在火光中竟呈现出赤金之色。

\"太冲穴,透涌泉。\" 苏瑶的手法快如闪电,第一针已刺入足背。张思贞数着呼吸节奏,默记《青囊经》中的 \"候气法\":\"下针之后,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当第三针落在 \"人中穴\" 时,李公子指尖的青黑竟如退潮般消退,露出指甲下淡淡的血色。

青雾在火盆中化作狰狞的人脸,张思贞忽然想起密室里的青铜药罐,罐底刻着的 \"慎\" 字此刻仿佛在眼前跳动。他摸出怀中的还魂草,汁液滴在摄魂锦上,竟发出 \"滋滋\" 的蚀骨声 —— 这株采自九死还魂穴的药草,果然是曼陀罗毒的克星。

\"第九针,会阴穴。\" 苏瑶的声音里带着金石之音,大针入穴时,李公子喉间发出浑浊的痰鸣。张思贞立刻将还魂草煎剂灌入他口中,药汁顺着嘴角流下,在胸前的胎记上画出一道朱红轨迹,恰似《青囊经》里 \"引阳破阴\" 的图示。

烛芯突然爆出灯花,照亮了苏瑶鬓角的银丝。张思贞这才惊觉,师父的发间竟已霜雪斑斑 —— 那些都是二十年来,为解百姓病痛熬白的青丝。当第十一针刺入 \"百会穴\" 时,窗外传来第一声鸡鸣,晨光中,青雾终于化作缕缕青烟,消散在黎明的微风里。

李公子的指尖忽然动了动。苏瑶取出最后两枚银针,在 \"劳宫穴内关穴 \"行\" 烧山火 \"针法,针尖竟腾起幽蓝火焰。张思贞知道,这是用了独门的\" 火针术 \",以热力逼出体内余毒。随着最后一针入穴,少年突然剧烈咳嗽,吐出半碗黑紫色痰涎,其中裹着半片干枯的曼陀罗花瓣。

\"毒祛七分,剩下的需用 ' 清魂汤 ' 调理。\" 苏瑶撤去针具,袖口的竹叶纹已被冷汗浸透。张思贞望着她疲惫却坚毅的面容,忽然明白为何《青囊经》里说 \"医者,需有佛心、鬼手、仙术\"—— 佛心是对生命的慈悲,鬼手是破局的果决,仙术则是贯通古今的智慧。

卯时的阳光爬上窗台,杏花落在李公子恢复血色的脸上。张思贞翻开《青囊传承录》,在 \"鬼门十三针\" 图谱旁写下:\"一针破迷,二针通神,三针渡魂。针非凶器,乃引阳之媒;医非凡人,当怀渡世之心。\" 墨迹未干,苏瑶已将摄魂锦投入火盆,最后一缕青烟中,隐约可见曼陀罗花的轮廓,终究化作了灰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