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1 / 2)
中午,李知县设了一桌宴席来款待彦君等三人。
什么翠玉豆腐啊,水晶肘子啊。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三人坐在知县对面,举手投足各有风姿,看着真真赏心悦目。
吃完,李知县盛情挽留三人留宿一晚,但三人还是婉言拒绝了,无奈之下,只好备好车马,陪同他们到府门口,为他们送行。
“那个…小兄弟,恕在下冒昧。请问你在斗茶第三局时,倒的是何方名泉呢?”
斗茶不仅比茶叶,还要比水质,技术。茶?李知县不差。技术?也不逊色。思来想去,可能就是输在水上了。
出于对他人的尊重,李知县一直压着没问。可现在眼看着人都要走了,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好奇心终于超过了其他心思,忍不住问了出来。
“李兄猜错了,我使用的并非是何处名泉。”彦君笑的神秘,这就更加勾起他的好奇心了。
“哦?那是何物?李某实在不知,洗耳恭听。”
“哈哈哈哈哈不过是家中贮藏了几年的露水罢了。当启明星升起,天色渐翻鱼肚白,还挂着点点星子时,更装出行。当蜉蝣破水,挽袖登山,静坐听风声,取山间孤桐,崖边翠松上乘者,素手采取叶尖朝露,集于瓶。山中露,本为精魄,凝于形,质必精。置于庭院,以埋梨树下为佳。沉淀四年,滤去杂质,所得不逊于各地名泉。”
“哈哈哈李某受教了,小兄弟真是别出心裁,恐他人也想不到呀。不过,在下还有两个疑惑,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兄请讲。”
“在第三局时为何要将建盏置于烛火之上?此举出于何因?不知小兄弟在斗茶时又用的是哪方名茶,李某愚钝,还请赐教。”
“李兄过谦了,斗茶比的是汤花,将建盏置于火上烧热,更易茶筅击拂起汤花。至于茶,说来李兄可能不信,只是家后院无名山头上的野茶罢了。”
“野茶?哈哈哈小兄弟莫要开李某的玩笑啊。”
“是真的。”彦君一脸正色“名茶虽名贵,但野茶出于山林,饮朝露吸山萃,日日与飞虫鸟兽为伴,长成自然别有一番风味。”
“这样吗?”李知县半信不信。
“名茶并非生而金贵,野茶也并非生而粗劣,因地制宜,若用心栽培,寻找最适宜的办法,皆能成材。要知道,那些名茶,也并非天生,而是人定啊。”
“原来如此!多谢指点!”李知县恍然大悟,敬重地施一礼。
“李兄,那就此别过。”
“就此别过。”
待三人乘上马车,他目送着他们离开。
回屋,无书一直跟在身后,看大人道,“大人,小的有一点很疑惑。”
“说。”
“大人,您请客人吃饭我能理解,可为何,您也要请他的两个仆从呢?”
“唉,这你就不懂了,以我眼力观察,他那两个仆从虽看着柔弱,但也并非凡人啊。这三人皆非凡夫俗子,以后,必成大器。”
无书点头,似懂非懂。
“你也好好努力呀。”李知县摸了摸他头,独自走了。
一路奔波,几日后,三人到达了,汴梁城。
汴梁,可谓是当代最大的城市了。仅城墙就达数十里,一眼望不到边。站在城墙外,都会被这种高大威严的气势所震撼。城过大,东西人家可能老死不相往来。宝马香车,市井繁华,人群喧嚷,不知守护了多少文人墨客,江湖侠士的梦想。
过了城外士兵的检查,进了城。乘风弄雪心里留下的,唯有一阵阵的惊叹。
这就是盛世吧,一个朝代的最高峰。
三人同行了一段路,彦君便和乘风弄雪提了道别,他要去赴约了。
“真的没问题吗?”两人还是有些担心。
“无碍。”彦君挥手道别,“还会再见面的,再会。”乘风弄雪看着他匆匆离开,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那…我们也走吧?”
“嗯。”
几日车途劳顿,还是有些乏了。两人商量后还是找了家客栈休息,养精蓄锐。
一一一
扮了一路的男装,终于抵达目的地,汴梁城里处处莺声燕语,街上女子裙裾随风飘摆,偶尔擦过弄雪的脚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