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言多必失(2 / 2)
燕帝倒是难得解释:“轼儿往明霞山,乃是为寡人而去,然此行不宜做声张,故而皆着常服。”语罢,又看向常近,道:“常近,这人都齐了,你有何疑问,便问吧。”
常近虽然跪着,却一脸傲气看着文山庐,道:“我丢物事小,然宫中失窃是大,还望文左监告之实情。”
对于常近这份儿傲气,文山庐却是平静道:“定然。”
常近问:“我听太医令说,文左监早在小半月前便受了伤,不知可是那晚遭那贼人偷袭受伤?”
文山庐不假思索道:“是。”
常近又问:“为何不告之圣上,暂且歇息?”
文山庐笑了,道:“山庐自小学武,身上所受之伤多如牛毛,这点小伤,自然不足挂齿。”
常近看文山庐笑,心下自然不爽,又想这人为相国之子,平日里却一点也不帮衬,语气更是多了几分不快:“文左监追那人时,可曾遣人通知莫右监?”
文山庐道:“是。”
常近冷笑,道:“文左监可知,莫右监当晚并不当值?”
文山庐面色稍愣,心下却是嘲笑这常近在这殿上咄咄逼人,像是忘了这殿上还有一位燕帝,他道:“事发紧急,一时之间未想到,倒是我的过错,我也是后来才知是齐和遣的人。”
常近不依不饶地问:“那日左监最后一次见那贼人,是在何处?”
文山庐面上装作犹豫,说话自然也放缓了语速,道:“我入职时日屈指可数,现在想来,应当是……”
文山庐话没说完,恰被颜如轼接了去:“我为文左监唤来的太医令,自然是在我琼华殿。”
文山庐皱了皱眉,没再说话。
也不知相国可知此事?他若是知此事,还会放任常近在这后宫?
常近没看颜如轼,像是早就知道这事儿似的,转而看向曹品道:“中常侍也知?”
曹品道点头道:“是。”
常近面色稍怒,问:“为何不报?”
这话说得僭越,可圣上也未制止,只是扶头,任由齐昭仪按着。
圣上对常近太过纵然,反倒让文山庐觉得这君臣关系别有洞天。
再说这常近面子上是有了愠色,可不知为何,文山庐却觉得他那双眼睛里更多的是不解。
说来也奇怪,这两人只要在一个地方,有时说话的气氛就会变得莫名的诡异。
明明是常近问曹品道,可曹品道却未答,一脸漠然,面色渐冷,最后说话的是燕帝,像是警告,道:“常卿。”
常近咬了咬唇,像是心有不甘,道:“既然那黑衣人最后出现在那琼华殿,不知二皇子可否允许臣入殿搜寻?”
一个黄白双印,纵是圣上所赐,可常近却没有必要在这殿上,更何况在燕帝面前如此。
文山庐心中生疑,道:“如今搜寻,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
这常近到底是丢了什么东西,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副着急的样子,定然不只是丢了那黄白双印,怕是其他东西也丢了。就是不知道那东西,到底为何物,引得他如此紧张。
“这不就是个印嘛,散骑不至于如此吧。”便是连齐昭仪,也缓缓吐出这么一句。
颜如轼却面色坦然,道:“好,便如常散骑所说,我那琼华殿,常散骑想搜到什么时候,便能搜到什么时候,宫中的闲言碎语,常散骑不必担心。”他这话,倒是有体谅常近之意了。
燕帝面色已有不悦:“轼儿。”
颜如轼面色郑重道:“圣上,儿臣以为,如常散骑所说,散骑失物是小,可宫中失窃是大,再者,散骑丢的不是别的,恰为圣上所赐,平日里常散骑盖的印也多是那物件的,本就非同一般,十分贵重,这么大的事,怎能草率呢?定然是连蛛丝马迹,也绝对不能放过。”
文山庐倒不知这二皇子壶里又卖什么药,若不是他心思细腻,怎敢允许常近那厮进去彻查?琼华殿不是一般的地方,而是琼华夫人的住处,这颜如轼如今主动请那常近进去,便可知晓此事绝对不会那么简单。
燕帝不悦之情渐释,眉目舒展,面露欣慰,道:“既然二皇子这么说了,便这么办吧。”
文山庐看了眼曹品道,道:“圣上,此事本由中常侍……”
他话没说完,便又被常近截了去,常近遇事急躁,尤其是此事,他道:“圣上,中常侍这么久都没查清这案子,倒不如让臣亲自去查。”
出乎文山庐意料,燕帝道:“也好。既然如此,通远你便不必插手此事了。”
曹品道淡然行礼道:“诺。”
只是他话音刚落,便有一寺人趔趄入殿,那寺人曹品道自然知道,原为椒房殿的宫人。
那寺人匍匐在地,颤颤惊惊道:“圣上!”
燕帝闭眸养神,未说话,反倒是曹品道问:“何事?这么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寺人眼里惊慌,哆哆嗦嗦道:“回中常侍,椒房殿的朝霞姐姐,还有……还有……”
文山庐心想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又见颜如轼微微皱眉,看着那底下跪着的寺人,仿佛真的在听人说这么一件突如其来的事。
曹品道缓缓道:“还有何人?你且慢慢说。”
寺人头往地上一磕,咬牙道:“大长秋……还有明霞姐姐!没了……”
他话音刚落,跪着的常近已心有不满,嚷道:“我看你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了,这等小事,也敢来打扰圣上?”
此时许久未言的燕帝开口道:“罢了,大长秋也算是宫中老人了。”继而深情恹恹道:“怎么没了。”
那寺人太过紧张,一时之间竟将方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大长秋、朝霞姐姐……都……都……”
颜如轼开口道:“你方才便已说过了,且喘口气,慢慢道来。”
寺人看了眼颜如轼,小鸡啄米似地点了点头,面露胆怯,道:“回圣上,椒房殿自……皇后崩,如今来往甚少,便是人没了,也是好几日后才发现的。”
燕帝问:“三皇子呢?”
颜如轼面露难色,道:“三弟习武,平日里又爱去后山打猎。再者,那椒房殿,也是三弟的伤心处,这些日子不去,倒也算情有可原。”
寺人惶恐道:“如二皇子所言,楚王平日打猎习武,这些日子便未尝去椒房殿。今日便是莫右监照例巡查,椒房殿的宫女说是椒房殿水池子臭了,莫右监便带了些人下去搜了搜,这才发现有两具尸体……那尸体……尸体被捞上来的时候,人已经臭了,说是死了好几天了!”
颜如轼道:“皇后崩,大长秋与朝霞爱主心切,欲随皇后去也不无可能。”
寺人抬头,见燕帝一脸疲惫,颇有不耐烦之意,故而咬咬牙神情挣扎道:“可莫右监觉得此事来得蹊跷,遂欲将此事禀报给圣上,但公务在身,便遣了小人前来!”说完此话,又向常近看去,问道:“常散骑丢的物件,可是黄白双印,红丝绳加珠穗系缚?”
常近未语,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寺人。
寺人像是被这双眼睛看怕了,便低下头道:“那双印,便在大长秋身上!”
常近闻言,像是魔怔了,嘴里嘟囔着:“大长秋……大长秋……”忽地竟看向曹品道,似有所悟,面露颓色。
曹品道避开他的目光,却看向燕帝,道:“大长秋在宫中呆了数十年,想是对宫中地形也摸得清楚,便是逃脱,也不无可能。”
颜如轼皱着眉头,道:“可大长秋,并不像是习武之人哪。”
燕帝抚着手上的扳指,有些感慨道:“寡人也未曾想到,大长秋滴水不漏,倒是寡人平日里小看了。”
常近面显灰色,他叹了口气,自嘲道:“只是大长秋为何偷臣的双印。”
曹品道这才看向了常近,声音不大,道:“想是大长秋将皇后之死,怪到了常散骑身上吧。”
曹品道言及皇后之死,常近转头看向了曹品道,依文山庐所见,那常近眼里竟隐隐有了泪花。
本该是曹品道伤心的事,如今常近却含了泪。
那眼神有不甘、不解,可唯独没有恨。
他几次张嘴,都没能说出话来,最后说出话,竟是像曹品道发问:“若是我没记错,大长秋,是中常侍的义父吧,怎么了,如今义父死了,中常侍就一点也不伤心吗?”
燕帝道:“常远思。”此时燕帝唤了这常近的名,已是警告。
一时之间,竟让文山庐分不清状况,这燕帝,到底是宠那中常侍,还是眼前这常散骑。若是仔细一想,应当是那中常侍才对。
表面上宠这常散骑,莫不是因为相国?
而这常近,平日里对着那中常侍嚣张惯了,如今脸上却没有恨,不得不称为奇。
常近未回头,似不敢让燕帝看到他眼里有泪,大声道:“圣上!”
曹品道请道:“圣上,臣以为如今这事既已真相已明,纵然大长秋为臣之义父,但其偷盗在先,理应受罚。按照宫规,本该将大长秋以偷盗罪行刑,如今大长秋已死,朝霞是皇后从娘家带来的人,那大长秋也侍奉了皇后有个十来年了,随皇后而去,倒也是情深意重,如今若是将其罪刑公之于众,反倒会引起后宫争议、惶恐不安,不如就此了结。”
常近不甘道:“怎能如此草草了结……”
颜如轼面露疑色,一脸关心地问道:“常散骑这般激动,莫非还丢的什么东西不成?”
常近看他,咬了咬牙,半晌,道:“唯有黄白双印。”似是觉得不妥,他又说道:“但这可是御赐之物,我往日里盖章戳印,皆用此物!”
颜如轼叹了声气:“我倒是能理解,毕竟圣上所赐,我等定要珍惜才是,只是……”颜如轼顿了顿,又道:“死人身上带过的东西,到底是不吉利,我看常散骑,还是算了吧。若是不嫌弃,我那儿倒也有一块老黄玉,你若喜欢,送你便是。”
常近不言,只低下头,不知在想些什么。
气氛渐僵,便是刚才一直说话的曹品道此时也未开口。不知为何,燕帝忽地就笑出声来,开口道:“你喜欢,寡人往日再送你一个,此事如此便好。通远,此事便交予你去办吧。”
已是到这个地步,常近不可能不识抬举,便应声道:“诺。”
今日看了这么一出戏,文山庐还在思考着这些人其中厉害关系,便听到燕帝关切道:“文左监,今日不须你当值,你身体刚好,理应多加修养,早些回去罢。轼儿,常卿,也都下去吧,寡人想清静清静。”说完此话,燕帝似想起身旁还有一位齐昭仪,又道了声:“你也下去吧。”
齐昭仪嘟着嘴,又知道燕帝虽神色如常,可也清楚圣心不悦,便也退下。
诚惶诚恐,文山庐未作犹豫,行礼道:“谢圣上体恤,臣告退。”
颜如轼关心道:“圣上保重龙体,儿臣退下了。”
跪了许久起来时趔趄的常近,看了眼曹品道,道;“诺。”
曹品道行礼,准备一同去。
“中常侍留下,其余人等,皆散了吧。”燕帝见曹品道欲去,出声道。
殿上留下的只有中常侍曹品道。
※※※※※※※※※※※※※※※※※※※※
古咩,虽然不知道有多少人看文吧,但还是说一下,因为作者八月份兼职完就生病了,各种炎症= =然后又被猫抓伤了,打狂犬疫苗又说不让吃消炎药,不是懒惰不更文。这次暑假更完要言而无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