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亲会(一)(2 / 2)
恳亲会前,学校就要提前向校董事会、学生家长、当地教育部门、有往来的学校、以及有关部门的官员们,发送邀请信,那时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学校在偏僻的乡下,交通不便,邮件必须尽早发出。
校长非常清楚,邀请的客人,绝对不能有遗漏,必须在恳亲会前一周,就要把邀请信送到他们手中。来参加恳亲会的,有许多人,是得罪不起的,因此,格外重视,多次检查。
在各班,展出的优秀作业,几乎覆盖所有学习的课程,如语文、数学、作文、地理、历史、绘画、习字、劳作等,有些(作文等)还必须有老师的评语。这是学生家长们最关心的,也是学生相互学习的好机会。
各班的班主任,还要在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中,挑选能歌善舞的同学,排练文艺节目,最受欢迎的,自然是有趣的活报剧,这既是恳亲会上的重头戏,又是班与班之间竞赛的戏,都希望获胜得奖。
但活报剧的编排、演出并不容易。不仅内容重要,更要求有相应的服装、道具,表演生动、活泼、有趣、短小、精悍。有些优秀的剧本,还要送到报刊上去发表。
节目还有唱歌、舞蹈、快板、相声、双簧、莲花闹、金钱板、京剧、乐器演奏,主要是二胡、笛子、箫,那时没有提琴、手风琴、口琴等乐器。
一些有特长的学生,在恳亲会的表演上,大显身手,让他们的父母、班主任和同班同学,都无限增光,引以为荣。这对发现演艺人才,是大有好处的。有位十岁的学生,笛子吹得全场掌声经久不息,演奏了一次又一次,同学们说他,出尽了风头。但那时有特长的学生考中学、大学是不加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