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万岁爷不好了,六阿哥他又捣蛋了 > 第420章 工部

第420章 工部(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新官上任三把火,他上头那几位哥哥,有去了就立规矩的,也有去了先隐忍不发慢慢摸透整个部门的。

六部鱼龙混杂,不是看你阿哥身份就给面子的地方,那些面子,也都是表面功夫。

年轻的阿哥根基浅,也容易被糊弄过去,不想被牵着鼻子走,真想立足,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成的。

哪个不是耗费大量的心力?

但是……他可不一样,他的开端,无比的简单!

胤祺晚上回了阿哥所,才长舒一口气。

啊~~~

幸亏有六弟呀!

这才叫神仙日子,躺着都有六弟在旁边给他撑腰。

王鼎这人不错,今儿一叫他,立马就来,带着他和六弟晃了一圈,又把四位侍郎(左侍郎和右侍郎,满汉各两位,一共四位)都叫来,让他们认了人,都和和气气的。

苏赫他也没看错,见势不对,立刻态度就再软三分。

哼哼哼,想跟六弟斗,不用斗了,回去洗干净脖子自个吊上就行。

幸亏苏赫没想着和六弟南辕北辙的来。

若真是这么个犟嘴……

还要他这个哥哥出马!

胤祺回了屋,两个小太监伺候着解乏,捶肩捏背。

“爷,今儿您可是高兴,大喜事呀,要不要,和太后娘娘说道说道。”

胤祺的贴身太监小焖子提议。

这话说的不糙,是该好好说说,别让玛嬷担心。

“爷,今儿宵夜都给您备好了,您最爱吃的大肘子,要不请六爷一起?”

唉,那平时是说他心坎儿上,可今天事忙,六弟早回去歇歇,不好再让他跑一趟。

胤祺就摆摆手,“罢了罢了,爷独自享用。”

大肘子,大肘子,还是六弟最爱吃这大肘子,他小时候和六弟一起,慢慢的也爱这味道,还给自己的贴身太监赐了这名,胤祺瞄了一眼小焖子,焖肘子嘛,最重要的就是焖。

哎呦,香,肥而不腻,粑而不烂。

吃的尽兴,心里更是畅快。

嗐,他也是沾了六弟的光喽。

胤祺哼了首蒙古小曲,七弟比六弟就小五个月,这会儿也没轮上上朝,还苦哈哈的每日去上书房呢。

他这待遇,六弟仗义啊!

好六弟!

胤祺那好心情,他拽了肘子就往外走,竟是边吃边笑,他也去院子里透透气。

胤祺高兴成这样,胤祚也不遑多让。

他在自个院子里,配了冰过的饮子,三五道小菜,慢慢品味。

半年,再过半年,他就把陈潢放到合适的位置上去。

蹉跎已久,不该再虚度时光。

陈先生,大才啊!

胤祚夹了一筷子凉菜,往嘴里一叨,大夏天的,吃这个爽口开胃。

工部,他觉得以陈潢的才华,必须要发光发热,以后,怎么也要官居三品,至少要如此。

这几年陈潢跟着他,干了不少事,打磨了一番性子,和丰生一起管铺子,跟着也学了些人情世故,总不会在朝中一张嘴得罪所有人了。

以后有他撑腰,也不是那个毫无背景的落魄书生。

说起丰生,这小子在户部过的可不错,摸爬滚打,胤祚觉得,他就是个当官的料,或者说他这人,干什么都成,到哪儿都能办的不错。

最开始只是个九品的司务,从底层做起,熟悉户部的日常事务,三年后又去干笔帖式,七品官,芝麻大,别看官小,但他还很年轻,十八岁,能干着呢。

当然,除了能干,也离不开完颜家撑腰和他这个亲王给他刷存在感。

汗阿玛面前挂名的人,以后前途不愁。

主事、郎中不过是时间问题,二十年以后,侍郎,尚书也是不虚的。

他心腹中的心腹,自然不会亏待他。

丰生啊,有能耐的人。

说起丰生,胤祚就想到富昌,四嫂的亲哥,这几年和自己也好得很,那是干很多事都要带着的。

费扬古的儿子,费扬古是武将,儿子们也大多走了军功的路子,富昌却不一样。

他琢磨来琢磨去,还是跟在自己屁股后头转。

干啥呢?

要富昌自己说,他也有点说不出来,只支支吾吾的,“我要跟在六阿哥身后!”

这话倒不是虚言,胤祚汗颜片刻,富昌以前怕他阿玛费扬古怕极了,这几年是越来越放飞自我,胆子越来越大,脑子越来越活泛,以前是背着费扬古去做,现在是光明正大,美名其曰,为六阿哥办事。

这可成了他的虎皮大旗,自在逍遥。

让他去挣军功?

富昌有些犹豫,他倒不是讨厌这个,就是不想如他阿玛的意。

干那些文职的工作,唉,倒是也行。

就是干啥都行,没有特别想干啥。

干啥呢?安排到哪儿去呢?

胤祚都头痛。

只想着再等一年,怎么明年也要把他安排出去。

多大个人了,该琢磨琢磨出路了。

他们又不走科举的路,要不都去念书去。

看看人家王辅昌,读了个进士出身,正式迈入官途。

和他哥哥一样,最开始都在礼部干活。

不过后来呢,去了都察院,成了一名光荣的监察御史,七品,和丰生一个品级,不过他要比丰生大几岁。

这小子比他哥坐冷板凳混的好的多。

还是有前途的。

胤祚数了数自己手底下的人,啊,还是很好的。

到时候,他要把戴亮和黄宣也弄到工部来,以后这就是他的大本营了。

好好干,争取名留青史。

文人,想留名不容易。

可匠人,有杰出的发明,他可以帮忙让人写上。

胤祚用好了膳,对着小南子道:

“唉,一眨眼的功夫,时间过得可真快。”

十六岁,他在大清也这么多年了。

那一年,他也是十六岁。

时间的轨迹啊……

胤祚感慨了一会儿,就没弄那些伤春悲秋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