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19章 不慌不忙

第319章 不慌不忙(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棉纸在阳光下泛着淡淡的黄,小师妹的指尖悬在纸前,忽然想起苏瑶说的 “通经活络”。她试着让针尖慢慢靠近,刚要用力,王庚按住了她的手:“不是用蛮力。” 他带着她的手轻轻一抖,针尖便刺破了棉纸,只留下个极小的针孔,纸页依旧平整如初。“你看,像给河道开闸,要巧劲,不是猛灌。”

张思贞端着洗好的艾草进来,听见这话笑了:“他当年扎破了三张窗纸,才学会这手。” 王庚的耳根红了红,挠着头说:“那纸太脆……” 话没说完就被苏瑶接了去:“是心太急。” 她从药柜里取出个小陶罐,“这里面是当年他扎破的窗纸,我都收着呢。”

陶罐里的窗纸叠得整整齐齐,每张上面都有个歪歪扭扭的针孔,有的裂成了星形,有的像条小蛇。小师妹拿起一张,针孔边缘还留着些微的毛边,像能看见当年那个慌张的年轻人,正攥着针在窗前急得打转。“后来怎么学会的?” 她轻声问。

“看蚂蚁搬家。” 王庚的声音里带着笑意,“苏师父让我蹲在院里看蚂蚁钻墙缝,说它们从不会蛮干,总找最松的地方下嘴。” 他指着窗纸上的针孔,“你看这小孔,像不像蚂蚁钻的洞?”

药炉里的艾草烧得正旺,小师妹忽然觉得那针尖刺破窗纸的瞬间,和蚂蚁钻墙缝的样子重叠在一起。她又试了一次,这次手腕轻轻一抖,针尖果然只留下个小圆孔,棉纸连褶皱都没起。“成了!” 她雀跃地喊,手里的毫针在光下转了个圈,像在跳舞。

陈阿公凑过来看窗纸,忽然指着针孔说:“这孔里能透气,又挡得住风,像医者的心 —— 既要敞着接病人的苦,又得捂着自己的韧。” 他年轻时见过太多急功近利的郎中,扎针只求快,用药只图猛,倒不如这小小的针孔,藏着分寸的智慧。

王庚把艾条捆成一束,用麻绳系好挂在梁上。“虎娃现在见了我,总追着要扎四缝穴。” 他望着窗外嬉闹的孩童,“说扎完能吃两大碗饭。” 小师妹摸着针尾的 “瑶” 字,忽然觉得这根针上不仅刻着苏瑶的名字,还刻着王庚扎破的窗纸,虎娃的眼泪,还有无数个关于 “分寸” 的故事。

竹筛里的艾绒在张思贞指尖渐渐蓬松,像刚被春风吹醒的蒲公英,每一根纤维都透着阳光的暖意。小师妹蹲在旁边看,看见那些细碎的飞絮在光里跳舞,有的落在张思贞的发间,有的粘在她素色的衣襟上,倒像是给她簪了满头的草木。

“要顺着艾绒的纹路揉。” 张思贞抓起一把艾绒,让小师妹的手覆上来,“你看,它们是顺着生长的方向蜷着的,逆着揉就会结团。” 她带着小师妹的手轻轻打转,褐色的艾梗纤维慢慢松开,散成一片柔软的云,“就像给人推拿,要顺着经络走,不能硬来。”

药猫从榻上跳下来,尾巴扫过竹筛的边缘,带起一阵艾绒飞絮。它凑到小师妹脚边,用脑袋蹭着她的裤腿,喉咙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像在附和张思贞的话。小师妹想起这只猫刚到药堂时,瘦得只剩一把骨头,是张思贞每天用艾绒垫在它窝里,才慢慢养得圆滚滚的。

“艾绒要晒足二十四个太阳。” 张思贞指着院里的晒架,那里还摊着新收的艾草,“阴雨天晒的不行,潮乎乎的揉不出细绒,烧起来还会噼啪响,烫得人皱眉。” 她捻起一小撮艾绒凑到鼻尖闻,“你闻这味,纯纯的草木香,没有杂味,才算是好绒。”

小师妹学着她的样子闻了闻,艾绒的香气里混着点阳光晒过的暖,还有丝不易察觉的甘味,不像生艾草那样冲。她忽然想起苏瑶用艾绒灸关元穴,烟雾盘旋着往上走,落在皮肤上温温的,不像火烫那样灼人,倒像有只温暖的手在轻轻按着。

“当年我学揉艾绒,揉断了三根竹筛。” 张思贞拿起根新的竹筛,边缘还带着竹篾的清香,“总嫌慢,想使劲揉快些,结果艾绒全缠在篾条上,像团乱麻。” 她望着小师妹手里渐渐成形的艾绒,“你看你这手法,比我当年稳多了,像春雨润田,不慌不忙的。”

药猫跳上竹筛边,用爪子拨弄着一根调皮的艾绒,惹得张思贞笑着拍它的爪子:“馋猫,这可不是给你玩的,是给李奶奶灸膝盖用的。” 李奶奶的老寒腿犯了,每年都要来药堂讨些艾绒回去,说张思贞揉的艾绒 “暖得能渗到骨头缝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