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医女的大唐恋歌 > 第309章 医者传承

第309章 医者传承(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暮色像一块浸了水的灰布,正一点点漫过医馆的雕花窗棂。张思贞站在药柜前,指尖无意识地划过抽屉上 “当归”“熟地” 的木牌,鼻尖萦绕着苦香与暖意交织的气息,目光却牢牢锁在诊室中央那抹佝偻的身影上。

乞丐蜷缩在褪色的蒲团上,补丁摞补丁的单衣下,嶙峋的骨骼像冬日枯枝般支棱着。他那双赤着的脚,在青砖地上投下扭曲的影子 —— 右脚踝肿得像颗紫皮茄子,脚底布满血裂与泥垢,黑黄的趾甲缝里嵌着草屑。师父正半跪在矮凳上,手里端着的铜盆腾起袅袅白雾,温热的水汽模糊了他鬓角的银丝。

“忍一忍。” 师父的声音比药汤还温和,枯瘦的手指轻轻握住那只伤脚。竹制的镊子夹着浸了烈酒的棉布,在化脓的伤口边缘细细擦拭,动作轻得像在拂去花瓣上的晨露。乞丐起初还瑟缩着,喉间发出困兽般的呜咽,可当师父的掌心贴上他冰冷的脚踝时,那声呜咽竟慢慢化作了细碎的抽气声。

张思贞的视线落在铜盆里的水上。那水是苏瑶刚烧好的,特意加了艾叶和花椒,此刻正泛着淡淡的碧色。水汽扑在师父布满皱纹的脸上,让他平日里严肃的眉眼都柔和了许多。这场景忽然撞开了张思贞记忆的闸门,前日那位乡绅来看诊的画面,竟与此刻重叠在了一起。

那日的阳光格外刺眼,乡绅穿着暗纹锦袍,戴着嵌玉的帽子,身后跟着两个捧着礼盒的仆役。他不过是偶感风寒,却非要师父亲自诊脉。师父当时也是这样半跪着,不过是跪在铺着羊绒毯的脚踏上,手里捧着的是白瓷描金的脉枕。乡绅的靴子是苏州绣坊的贡品,云纹在阳光下闪着油光,师父为他按揉太阳穴时,指尖同样带着那份不容错辨的专注。

最让张思贞心头震颤的,是那只描金盖碗。当时苏瑶奉药时,碗沿的缠枝莲纹在窗边折射出细碎的金光,乡绅用三根手指捏着碗底,呷一口便皱起眉头,嫌药太苦。师父却耐心解释:“良药苦口,加了蜜反而滞了药效。” 此刻,苏瑶正用粗陶碗舀着药汁,碗口有处小小的豁口,是去年给孩童喂药时摔的。她吹凉了药汁,小心地送到乞丐嘴边,那动作与递盖碗给乡绅时一般轻柔,连眼尾的弧度都分毫不差。

药汁顺着乞丐的嘴角流下,在他黧黑的下巴上划出一道浅痕。苏瑶立刻掏出帕子去擦,张思贞认出那方帕子 —— 靛蓝粗布上绣着半朵山茶,是她自己绣的。上个月给城南的贵妇人看诊时,贵妇人鬓边的珠花松了,苏瑶也是用这方帕子垫着,轻轻将珠花别好,动作里的珍视,与此刻擦去药渍时并无二致。

“慢些喝,烫。” 苏瑶的声音像檐角滴落的雨珠,清亮又温润。她另一只手轻轻托着乞丐的后颈,仿佛那不是一具沾满尘土的躯体,而是易碎的琉璃。乞丐喉结滚动得越来越快,药汁喝完时,他竟抬手想抹嘴,却在看到自己黑乎乎的指甲时猛地顿住,窘迫地往衣角蹭了蹭。苏瑶像没看见似的,把刚蒸好的米糕递过去:“刚出锅的,配着药吃正好。”

张思贞的目光移向药柜顶端的铜炉,里面的艾条正燃着最后一点火星。他想起师父调药方时的样子,方才为乞丐诊脉后,师父在处方笺上改了三次 —— 起初想用更见效的附子,又怕乞丐体虚受不住;换了温和的黄芪,却觉得药力不足;最后添了三钱生姜,才满意地放下狼毫。那斟酌的神情,与前日为乡绅调整滋补方时一模一样,只是乡绅的药方用的是洒金宣纸,而乞丐的,不过是张泛黄的草纸。

暮色渐浓时,乞丐已经能扶着墙慢慢挪动了。他脚踝上裹着苏瑶新剪的布条,那布条原是她给母亲做护膝用的,此刻被仔细地缠绕成漂亮的十字结。苏瑶把剩下的药包好,又从钱袋里倒出些碎银,有铜板也有银角子,叮叮当当地落在粗陶碗里。“去巷尾的鞋铺买双布鞋,” 她把碗塞进乞丐怀里,指尖触到他冰凉的手,又加了句,“再买碗热汤喝。”

乞丐突然扑通一声跪下,青石板被磕得咚咚响,震得窗棂上的铜铃都晃了晃。“活菩萨啊……” 他泣不成声,额头很快红了一片。苏瑶连忙去扶,袖子蹭到乞丐肩上的泥灰也不在意:“快起来,病好了比什么都强。” 她扶着乞丐往门口走,夕阳的金辉穿过她耳后的碎发,在地上投下纤细的影子。

看着乞丐一瘸一拐消失在巷口,张思贞才发现自己的眼眶早湿了。他低头看向药柜上的刻字,“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 这十个字,是师父亲手凿的,笔画里还留着木头的纹路。从前他总觉得这是医者的规矩,此刻却突然懂了 —— 这字里藏着的,从不是对神明的敬畏,而是对生命的尊重。

药香在暮色里愈发醇厚,张思贞仿佛看见师父为乞丐擦脚时,温水里漾开的不是泥垢,而是慈悲;看见苏瑶整理药包时,指尖捏着的不是草药,而是希望;看见诊室里昏黄的油灯下,那些来来往往的身影,无论是锦袍还是布衣,在师父眼中,都只是需要救治的生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