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精心雕琢(1 / 2)
暮色渐浓,青瓦白墙的医馆内,檀香袅袅。老医师李墨轩端坐在八仙桌前,目光温和地扫过围坐在他身边的一众弟子。烛火摇曳,将弟子们年轻的面庞映照得忽明忽暗,气氛庄重而肃穆。
弟子们纷纷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与决心。一阵微风拂过,吹动窗棂上的竹帘,发出沙沙轻响,仿佛也在期待着他们接下来的话语。
王庚率先站起身来,他身形清瘦,粗布衣衫洗得发白,却浆洗得十分整洁。他垂在身侧的双手因常年劳作布满老茧,此刻却不自觉地攥紧了衣角,显示出内心的紧张与激动。“师父,我出身贫寒,深知病痛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他的声音微微颤抖,仿佛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往昔的苦难如潮水般涌来。“小时候,家里穷,弟弟染上风寒,可我们连抓药的钱都没有。母亲跪在郎中家门口苦苦哀求,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弟弟在病痛中渐渐没了气息……” 说到这里,王庚的喉结上下滚动,泪水在眼眶中打转,“我不想再看到有人因为没钱治病而失去生命,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用医术帮助更多像我家人一样的人。” 他的声音虽带着几分稚嫩,却充满了力量,那是从苦难中淬炼出的坚定信念。
赵轩身着一袭月白色锦袍,身姿挺拔如松,他轻轻整理了一下衣袖,缓步向前。出身富贵之家的他,自幼养尊处优,然而在见识过世间百态后,心中早已种下了济世救人的种子。“师父,我虽生于富贵之家,但看到世间诸多病痛,心中不忍。” 他的目光越过众人,仿佛看到了市井街头那些被病痛折磨的百姓,“我曾跟随父亲外出游历,在偏远山村,我看到许多人因为缺医少药,只能默默忍受病痛。那些孩子痛苦的眼神,我至今难忘。” 赵轩的声音沉稳有力,话语中透着一股担当,“我愿倾尽所学,不仅要学习医术治病救人,更要为中医传承贡献自己的力量。我要将祖辈流传下来的医学典籍整理修缮,让更多人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
林娜一直安静地坐在角落,此刻她抬起头,眼中含泪,眼神却无比坚定。她缓缓起身,脚步轻盈却又带着几分沉重。“师父,我的亲人因病痛离世,我不想再看到别人承受同样的痛苦。” 她的声音轻柔,却饱含着深深的情感,“那年冬天,祖母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我守在她的床前,看着她痛苦的样子,却无能为力。从那时起,我就发誓一定要学医,要找到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林娜伸手轻轻擦拭眼角的泪水,“我一定会刻苦学习,不辜负您的期望,成为一名能真正帮助病人的好医生。”
暮色将医馆的雕花窗棂染成琥珀色,苏瑶倚着斑驳的木柱,听着弟子们掷地有声的誓言,眼眶渐渐泛起温热。墙角的药柜里,当归与陈皮的气息混着晚风浮动,仿佛也在聆听这场关于医者初心的告白。
当最后一个声音落下,她缓缓起身,月白襦裙上的云纹暗绣随着步伐轻颤。弟子们整齐的目光追随着她,只见她伸手拂过案头泛黄的《黄帝内经》,指尖在书页间停顿片刻,像是在与千年医道对话:“行医之路,道阻且长。你们都怀着一颗赤诚之心,为师很是欣慰。” 她转身时,烛火将她眼角的细纹镀上金边,“但记住,学医不仅要学精湛的医术,更要怀有一颗仁心。”
王庚下意识攥紧腰间的布囊,那里面还装着母亲临终前塞给他的半块碎银。苏瑶仿佛看穿他的心思,走到少年面前,用指尖轻轻抚平他紧皱的眉:“记得去年暴雨夜,你冒雨出诊救治邻家阿婆,回来时浑身湿透却先顾着检查药材是否受潮。这就是仁心。” 少年耳尖泛红,却挺直了脊梁。
赵轩抬手行礼时,腰间玉佩轻响。苏瑶伸手按住他欲行的大礼,温声道:“你将家藏医典整理成册赠与寒门学子,这份胸襟已胜过许多世家子弟。但要记得,真正的仁心不在施舍,而在平等相待。” 贵公子微微颔首,眼中褪去骄傲,多了几分思索。
林娜垂眸擦拭眼角泪痕时,苏瑶已经走到她身边,握住那双柔软却因研药而生出薄茧的手:“上个月你守着难产的农妇三天三夜,自己晕倒在产房却还惦记着产妇安危。这双手,要永远记得此刻的温度。” 话音未落,少女的眼泪又簌簌落在两人交握的手背上。
苏瑶微笑着,依次抚摸过弟子们的头。当指尖掠过他们青涩的面庞,仿佛能触到那些支撑着他们走到这里的故事 —— 是王庚背着弟弟求医时泥泞的山路,是赵轩在荒村目睹的绝望眼神,是林娜在灵堂前立下的誓言。“你们的心意,为师都明白。在这条路上,你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会有迷茫,会有挫折。” 她的声音突然放轻,像是在讲述一个秘密,“但只要你们心中有信念,有对患者的慈悲之心,就一定能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