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女生小说 >南明:重生朱由崧 > 第281章 技工学院

第281章 技工学院(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当前大明的总体制造水平并不比西方欧洲差。

原时空因为满清的摧残,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研究,一些科技没有得到很好的推广。

而西方却通过不断的实践,加以理论系统性的整理,很快赶超。

所以大明必须改变,当前大多数工匠连学习文字的机会都没有,学习系统性理论就更别提了。

一些文字记录的生产制造工艺,虽然有配方和制造过程,但是数据往往就太过笼统。

将来的制造工艺是要朝着更加精细化发展的,这样就已经不行了。

还有就是技术推广方面也不行,那种师傅口口相传的技术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而且制造技艺是工匠赖以生存的根本,教徒弟有非常严苛的规矩。

在古代,要学习知识和一套技术是相当有难度的。

不像后世,孩子们送去学校,老师打不得骂不得,在厂子里学技术,嫌苦嫌脏,师傅说两句就直接撂挑子不干了。

后世的这种学习态度要是放到古代,怕是都要被饿死。

在古代学习手艺,徒弟被师傅压榨劳动力是正常现象,而且师傅虐待徒弟也是非常普遍。

而且工匠技艺带有家族式传承特点,像那种传男不传女的技艺,就是以防女儿出嫁把自家技术带走。

还有师傅教徒弟,往往会有留一手,只有临死前才会把关键核心技术说出来,以防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

有的时候师傅教徒弟,如果师傅突然间凉了,那技艺就传没了,没有得到推广运用。

这种现象就造成了,古代先进的技术非但没有发扬光大,很多反而缺少关键性的步骤,最后失传了。

还有很多匠人别说理论知识了,大多数人连字都不认得,这样一来就很有局限性,而且又缺乏创新。

朱由崧觉得这种技艺学习方法、和推广方式怎么行,得改啊。

现在有了专门搞研究的天工院,还不够,得全面推广技术。

不但要办培养官吏的学院,和军事化武学,还要办技工学院。

咱们一定要有一大批有学识的工人帮助大明搞建设。

无论是军工厂和船厂,现在都需要技术革新来提升效益。

要不然大明会理论和懂技术实践操作的人才太少了,这怎么能点燃大明的科技树。

如果不做改变,很快技术科技就会被西方全面超越。

朱由崧视察完了军工厂和龙江船厂,回到皇宫后,就开始着手处理技工学校。

现在有一个重要的事情要做,才能让大明的制造技术提升上去。

做什么?

就是必须把大明各行各业度量衡的标准搞出来,并且普及下去,才能更好的拥有一套完整理论体系。

各种度量衡在天工院已经制定出来了,就差落实执行。

制造业提升效益,需要科技的力量,这就要有一套完整的理论知识,并制定一个标准的度量衡。

大明的度量衡也不是不好,但是相对而言十分混乱。

光是尺寸就有分营造尺、量衣尺、量地尺。

这些尺寸每种都不一样,营造尺,一尺相当于后世的32厘米;量衣尺,一尺34厘米;量地尺又是一尺32.7厘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