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新站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敛财人生[综] > 1039.悠悠岁月(56)三合一

1039.悠悠岁月(56)三合一(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悠悠岁月(56)

林家成靠坐在病床上都不敢动的。

他脊背后面的枕头下面, 屁股下面的被褥下面, 都是信封啊。

这个说“……您老要保证身体……”拉着他的手一番慰问, 然后另一只手顺势就塞到隐晦的角落,他能看见牛皮纸那种黄的黄色信封的一角。

那个说“……您要放宽心, 病养一养就好了……”然后又跟他握手, 顺手又塞了一个信封过来, 这回是个白色的, 信封的口没封。

一个接着一个的, 就没家空手的。

不用问的,那信封里装着的都是钱。

可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都是谁自己都不认得。他也是没当过领导的嘛,还真就担心, 说这钱塞到自己这里, 就不怕他们林局压根就不知道他们过来表示了一点小意思过?

林玉珑自己都是懵的,想抽身出去赶紧给二姐打个电话, 可这连个抽身的时间都没有。

还是等到医院来说要再检查了, 林玉珑看见了跟自家二姐十分要好的,那个叫做凤兰的人, “姐啊……”他凑过去低声叫了一声。

凤兰就笑“是桐的弟弟?”

林玉珑点头, 赶紧道“麻烦姐给我姐打个电话,把这边的事大致说一声。”

吓的人一头的冷汗啊。

凤兰应了, “别怕, 都这样。不会有事的。”在医院早就见惯了。

话是这么说的, 但还是专门跑下去一趟, 给林雨桐打了一个电话。自己刚升了ct室的主任,这跟桐到医院检查,跟自己单独说了几分钟的话有大关系。当时她还不解,说有啥要紧的话不能回家去说,见面的机会多的是呢。咋在正式场合,倒这么异乎寻常的亲热起来了。等升了主任了,她悟了。她就是故意的,故意露出来的意思,这下面一揣摩,她不用开口,就啥事都办了。

她打了电话过去,林雨桐就苦笑“还真是一个头两个大,我平时是前小心万小心,从来不敢沾别人半点的便宜的。这会子呢?”要都回绝了,这就是半点人情都不讲了。

这社会就是个人情社会,要是连一点人情都没有了,谁敢跟你打交道?

凤兰低声道“我刚才下楼的时候可是看见秘书处的两位大秘,提着果篮点心水果上楼去了。”

两位大秘,是说县|shuji和县z的秘书,俩秘书出马,这代表的是谁,还不明显吗?

林雨桐有点挠头,这个惊动的范围有点大了,“行吧,随后我过去一趟。”

今儿是别想上班了,再坐在办公室人家就该说装清高,眼里没人了。

到了医院,好些过来看望的尤其是一些属于下属的这一类人,差不多都没走呢。都在王院长的办公室耗着呢。

等林雨桐一进医院的大门,王院长那边就得了消息了,说一群在那里侃大山的,指了指外面,“真神显身了。”

呼啦啦的都起来,出去迎了。

林雨桐一一跟人家握手寒暄,把人都得记在心里。

又专门打发林玉珑在外面订了酒席,只要来的,都请去入席。把大家的脸都得给撑起来。林玉健回来以后,跟林雨桐打了招呼,“咱们晚上连夜走,我先去替你支应去。”

这是再好没有的了。

等病房里只剩下林雨桐林玉珑和林家成三个,林家成才松了一口气,这么靠着坐了大半天,对于腰不好的人来说,也是一种折磨。

林玉珑一摸他这后背,都湿了,“疼吧?”

林家成点头又摇头,“吓的不敢疼了。出院!赶紧出院!哪里也不去了,就在家呆着吧。”别说麻烦人家破费,就是对自己而言,这滋味也不好受。真不是很希望这些人来看望的。

把人扶的躺平了,又给吃了一次止疼的药。

林家成才指了指身下,“赶紧的,趁着没人,把东西掏出来……”

于是放了一沙发的各种信封。

林雨桐哪里顾得上看,摆摆手,也不能说都收回去,“给了就留着吧。”

当然了,这也是一句客气话。

林家成赶紧摆手,“不要!真不要!叫我回家去就行。”一般人真受不住这个阵仗。

林雨桐从身上另外取了五百块,硬塞给了林玉珑,“到了省城也不能一味的花大哥的钱,你拿着备用。”

这就不用推脱了。

这回的事没谁错谁对,但是不管是林玉珑还是林玉健的处置都是得当的,这给自己省了不少麻烦。投桃报李,多给点钱,也是应该的。

最后上省城还是医院用救护车给送的,好吧,送就送吧,总比在县城再继续待下去强些。

晚上到家了,林雨桐一个人关在书房里拆这些信封。

一百的,两百的,三百的,只有极个别的是五百的。

别以为送来就不知道这谁是谁的,只要有心就都能知道。

因为每个信封里,除了钱之外,还有一个张纸。这纸呢,又是单位上的办公用纸,哪个单位哪个单位,纸上就印着呢。要是一个单位来几个人,这又该怎么判断呢?也简单,看字迹。

纸条上会写上一些祝福语,祝谁谁谁早日康复,身体健康之类的话。虽然都矜持的没有署名,但这字迹,总是掩盖不了的。

在这一个圈子里混的,尤其是一个系统的,经常公文来往的这些,咋会认不出来嘛。

把这一张张字条都收好,然后给角码上写上信封里的钱数,这才敢把钱往一块拢。

把纸条装订成册之后,一清点钱数,好家伙,好几千呢。

如今是五千就能买一辆私家车的年月,这好几千块钱,可不是小数目。

该咋办呢?

这钱绝对不能收的。

借着去省城开会的机会,抽空去了一趟红十字会,然后将这钱都捐出去。

又把凭条复印了几份,把原件收好。

回了县城的第一件事,先去j委,说明了情况。按规定,这得做谈话记录的,之后会入档。林雨桐把事情都说了,又把最后的钱的去向说明白,将复印件递交上去,这事就算是处理完了。

这样的事情是要保密的。是必须遵守保密原则的。

没传出去,也就没什么不好的影响。

而县里的领导,这知道林雨桐和四爷不缺那点钱。

她是带着小礼物,汇报工作,顺带的把小丝巾巧克力这些礼物送过去,并表示了也一翻感谢。

折腾的林雨桐精疲力尽,这事大面上才算是交代过去了。

可私底下,这事并没完。

人家送了人情,自己就得还人情,这都是债。

这不,才缓了两口气,这收债的就上门了。

先来的是王院长,这位年过五十,可也是雄心不改啊。

这位是想从医院跳出来,比如调到局里之类的地方,哪怕是平调也行。

也是!这个年纪,在县医院做院长,这就算是做到最高处了,往上走的路已经没有了。除非是另辟蹊径。

可这谈何容易?

不管心里怎么想,面对年长偏职位又低一些的人,林雨桐的先肯定“能这么想,就好。你的业务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不过可惜医院少了一位这么优秀的院长啊。”

本就不是熟悉的关系,工作上的关系嘛,说不了什么亲近的话,只能打着官腔应付。

反正是两个人坐着相互吹捧了半晚上,林雨桐把人打发了,对方也很满意,觉得这个年轻的林局,说话办事都很讲究。

可送走人了,林雨桐愁了。这事可不好办?

这人员调动,那是组织部门的事。当然了,自己要是张口要谁,人家会多几分考量就是了。

把这记在一边。过了两天,又来人了。

这会是邮电局的一位副局,为的是安排他家的闺女。

她闺女如今是村里那种类似于李芬芳那样的卫生员,也就是赤脚医生,想在医院给她家闺女找一份铁饭碗。这不是就找到自己这边了吗?

这为没提林家成,想来也是知道林家的事的。

医术不过关,我傻了才把你放医院去。

但却没回绝,“这样……卫生局下属的企业,你也听说了吧。这样,要不先叫孩子过去上班,先在厂里做一些后勤工作,等将来,在局内部,我好给调整工作。”

听起来,就是调到卫生局做后勤工作。收发个报纸啥的,事业编制,这还不是一样的铁饭碗。比起医院来说,还不用担风险。这医院不管是医生和护士,哪怕是出一点错,这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

这位这么一想,好像这个安排更合理一样。而且放在人家卫生局内部,这将来调整也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很高兴的走了。

小老太在里面听着,都能听出来自家孙女那话就是个活扣。两口子在家常说,这企业迟早得从卫生局剥离出去。那这进了企业,将来肯定是到不了事业单位的。只说是调整,啥时候调整,这都没一个准。再说了,自家孙女将来还能一直在卫生局耗着。一调走,还怎么调整?

不过这些人,心里是不知道这事的。只觉得这事业和企业,这会子是一码事。

这边想进事业单位的,还有卫生局内部的想从事业单位去企业单位的。不知道听谁说企业单位挣的更多,就有点动心。完全没有意识到,有时候这是调出去容易调回来难。

拉拉杂杂的,天天晚上回来都有人拜访。

但有些面子还是不能不给的。毕竟林雨桐出门也要人家给个面子的。

比如村上谁家谁家要生孩子,结果计生办查的严嘛。人家找来了,说想想办法,不然没活路了。赖在家里非不走,林雨桐就得跟医院打个招呼,开个什么病历出来,证明确实不能打胎。然后再跟人家计生办的求情说话。

人家给咱办了事了,自己是不是得还人家点人情啊。

对方的人情要的大,说是儿子中专毕业了,安排到乡镇上了。言下之意就是不想在乡镇上呆,想回县城。

这意思林雨桐懂了,这是想进招商局。

林雨桐给记下来,回来跟四爷商量看这事该怎么办?

反正是家里出了点事吧,这人情是越走越密集,跟陷在人情大网里似的。

林玉玲带着自家种的红薯专门的来了一趟,“爸在省城挺好的,有大哥照看呢。玉龙都回来了。”

今儿周末,林雨桐在家,见她来了就笑着让进来叫坐,“好着就好,姐还说要去省城看看,我看要不就算了,等爸回来叫姐过去看也是一样的。”林家成病了,林玉珑给英子说了,这不是恰好又赶上下雨了吗?英子说等天晴了再来,结果不是又去了省城嘛。后来也来,林雨桐说不在县城,英子就说那算了,干脆就不看去了。事实上也确实没啥可揪心的。没感情,这事勉强不来。如今林玉玲说了,那林雨桐自然是要替亲姐姐说句话的。等人回来在去瞧瞧就行了。

林玉玲就点头,“别跟着跑了,去了也是折腾。大哥请了人照看,不用操心。”

这话题就这么岔过去了,林雨桐就说那框里的红薯“这么沉的东西你咋带来的?”

两筐子红薯呢,七八十斤是有的。

“下了车自己挑来的。”林玉玲不跟以前一样了,如今成了地道的农家媳妇。最初嫁过去下地的时候还哭呢,觉得下地把她的鞋给弄脏了。这几年下来,孩子都添了两个了,也没那些穷讲究了。

她家的日子过的不错。老公公有退休工资,她家的大伯子小姑子的都是在外面有稳定工作的。差不多是年年补贴。家里过日子的钱压根就轮不到他们两口子出,反倒是地里的收入全都是两口子收着。

当然了,邓春花就那么在炕上躺着呢。家里又没个女人拆洗。这些活肯定都得林玉玲隔三差五的过去帮着拾掇。可能多多少少的,还得贴补点钱进去。

知道这次的事情,她爸能舒舒服服的到省城,是自己帮忙了。她这是心里过意不去,过来走动走动。

人情辛苦弄来了,不管稀罕不稀罕,都得表现的稀罕,“清宁跟她爸去京城了,说好的一星期,如今都半月了也不见回来。她最爱吃这个,看见了可该高兴了。以前都是姐跟二哥在果园的地垄上套种,今年还没见送来,也不知道种了没。你送来了刚好,这东西放好了,能吃到明年开春。”

家里是修了一个地窖的。

人家稀罕,这辛苦就算没白费,“自家种的,今年远着水渠的几分地一点水都浇上,旱地里的红薯,味道好,又甜又粉。”

进来梳洗了,在沙发上坐了,林玉玲才说“我这是心里有事,也不知道该跟谁商量。来跟二姐说一声,您给听听……”

“啥事?”林雨桐真不知道。

拿了香蕉剥了递过去,“你慢慢说,别着急。”

“爸在省城,爹娘都叫大哥顺便给接走了。”林玉玲说的是大房的瞎子爹和娘,“不跟大哥住,在省城给另外买了房子。老两口自己住呢。”

这也好,不跟儿媳妇一个屋檐下过日子,就没那么多矛盾。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