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四章 算帐〔续一〕(2 / 2)
据说在这太平堡东北方有座不小的喇嘛庙,那里的各种钟鼓都是由太平堡金炉社打制的,其中有几口铜铁钟的重量达300斤以上,说明太平堡的铁匠是有可能铸造出合格的前膛大炮的。
只是没想到,技术不是问题,钱反倒成了问题。张亦隆在脑海中快速的计算了一下,按五千人计算,至少需要三千杆鸟铳,这还没算备份的。要是按易水大师的开价,这一下就要支出三万两白银,这还仅仅是鸟铳本身的价格,不包括黑火药、火绳等消耗品,也不包括铸造铅弹的费用。
更何况,三千杆鸟铳根本不够用,以穿越三人组对于明代火器的粗浅了解,三千人的火器部队,起码也要再额外配备三百或是五百杆鸟铳,以便战场上出现武器损坏时更换。而且这三千杆鸟铳是不是真的能满足振威军的作战需要,现在还真不好说。
当穿越三人组还在苏木沁板申之时,就为了振威军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了一些分歧,张亦隆认为应该在普及火绳枪后快速迭代到燧发枪,不就是个弹簧嘛,实在不行弄个钢轮发火装置也行。胡新明原则上同意这一个意思,但是希望步兵能有更多的爆炸性火器。而于硕则坚持要以大炮为主,步兵只要有火绳枪和长矛就够了,也就是说弄一个强化火炮版本的西班牙大方阵就足够了。
在苏木沁板申之时,这种争论还只是纸上谈兵,可到了现在,拿下太平堡后就需要做出一个决定了,到底应该走哪条路线?
本来张亦隆和于硕是想等小胡从苏木沁板申赶来再做决定,没想到小胡没到,达阳到是带着三千蒙古骑兵到了。
张亦隆把那张单子扔在一边,既来之则安之!好好算一帐!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